我在写小说,请允许我凭想象胡编。(接前文)
故事四
已经退休的黄主编眯缝起眼睛,开始回忆往事:第一届“打破旧观念作文大赛”,严热得了一等奖。其实,那一届得一等奖的人不止他一个。黄主编问冷寒:你得了什么奖?冷寒说:我没参加复赛,所以只得了一个入围奖。黄主编说:那是有点可惜。没通知你参加复赛吗?冷寒说:复赛时我正好病了,钱编辑给我打电话,让我务必去,不要浪费了这个好机会。我实在病得比较严重,最终还是没去。黄主编回忆着说:哦,应该是这样的,只要家里有电话,都会电话通知加信件通知。只有没电话的,才会只有信件通知,有人可能会收不到信。冷寒问:听说严热当时就没收到信。黄主编说:他家有电话,复赛的第二天打的。冷寒说:我不明白。黄主编说:不明白的事情多了,别问了,我为那个“打旧”作文大赛花了那么多心血,很多事情还是不明白。
冷寒疑惑地说:您这么说,我更不明白了,你有什么不明白的?黄主编说:我不明白严热后来为何要骂我。冷寒说:他会骂您?黄主编悠悠地说:严热得一等奖那年,我们《文学天地》的发行量是上去了,但是只有十来万,还觉得不够,还想闹大点。怎么弄呢?钱编辑,现在已经是钱主编了,他想了一个办法,让严热第二年再参加一次比赛。冷寒很不解:不是说得了一等奖都能保送上大学吗?干嘛要比赛二次?难道可以上两所大学?黄主编说:就是想让他名声大起来。冷寒问:为什么偏偏挑中他?黄主编斜了一眼冷寒说:都像你这样的学习尖子得奖,其他人想学也学不了啊!只有让一个差学生得奖,再把他名声弄大,才会有更多成绩一般或较差的、不想刻苦学习的学生走到这里来,我们的发行量不就能更多了吗?你是聪明还是傻瓜,像你这样的尖子学生比例才多大?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,你这样的,一共才多少?
冷寒说:为了发行量故意树一个差学生的榜样?偶买糕的,幸亏我没参加复赛,如果我要去了,即使文章写得水平一流,会不会也被刷掉?黄主编说:已经发生的事情就不要假设了。冷寒又问:严热第二次参加比赛我倒没听说,他第二次得了什么奖?黄主编说:严热第二次没得奖,文章不行,比第一届差远了。冷寒惊讶地张大了嘴巴:怪不得没听说。黄主编说:那时候钱编辑同我商量,把严热第二次参加比赛的消息封锁起来,我同意了。冷寒说:我真的搞不明白这是为什么。黄主编说:就是为了要把严热这个榜样树起来,如果他比赛没得奖的消息传出去,大家都知道学习不好的差学生就是不行,我们还怎么吸引更多的读者来买杂志里的报名表?冷寒张口结舌:偶买糕的,偶买糕的,偶买糕的!树个别的榜样不行吗?偶!买!糕!的——!黄主编说:钱编辑跟我解释说,谁比严热更合适?门门不及格,永远“红灯照我去玩闹”,把这样的差学生打造成少年文学天才,那个反差才大,那才轰动,那才吸引所有的眼球。冷寒说:偶买糕的,如果那年我得了一等奖,我想我会羞愧一辈子,买块豆腐撞死算了。
黄主编说: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,眼看政府就要不拨款了,我们要在市场的大风大浪里自己赚钱,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。冷寒说:严热第二次比赛没得奖,这个计划就不成了,所以……,黄主编说:所以才让他开始写小说,提供好的文学创作条件,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,把他文学天才的形象树起来。冷寒说:小说真是他写的吗?黄主编说:你到家去看看,所有的手稿我想都在,整整齐齐、干干净净,每一个字都是他亲自写的。冷寒说:不是抄的?黄主编说:字迹百分百是严热的,做笔迹鉴定也不怕。冷寒说到:我是说……,黄主编打断了她:别说了,每一个字都是他的笔迹,没错,不会错的,我可以用我的全部名誉担保。
冷寒说:《三重点》写出来了,少年文学天才就树起来了,干嘛还退学?黄主编说:我本来也想兑现承诺,让严热上大学,但是,钱编辑同我商量,第一,所有最不可思议的事情都集中在一起,才有最大的轰动效应;第二,真让严热上了大学,大学里难免会比较,严热再不好好读书,迟早会露陷,还不如让他在社会上混,别人反而不容易搞清楚真假。我想想说的也是,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,如果把严热放在一个不能比较的环境里,那就说什么是什么了。所以,钱编辑说服了严热。冷寒问:他就同意了?黄主编说:严热倒是无所谓,他父亲严重开始很不愿意,钱编辑做了不少工作。冷寒问:这么好的上大学机会,他父亲怎么会同意放弃?黄主编说:也容易,给他算笔账,让严热上大学要花多少钱?有可能露陷不说,他家里条件也不好,房子挤,住在亭子间里。如果同意严热不上大学,就把他的小说出版,马上就能赚稿费。冷寒问:您的意思是,严热不上大学和出版畅销小说是交换条件?黄主编说:你自己想吧。
冷寒又问:杂志社得了什么好处?黄主编说:好处大了。没办“打旧”作文大赛时,杂志发行量最低只有一万册。办了第一届,发行量到了十万以上。办了第二届,发行量到二十万。我们嫌增长不够快。等到严热退学、《三重点》出版,少年文学天才形象树起来,书的发行量不去说它,你猜猜我们《文学天地》的发行量到多少?冷寒说:不知道,猜不出来。黄主编说:一亿册!我自己都被吓死,全国二亿多中小学生,平均两人一册,当然,还有大学生和社会青年。杂志卖疯了,真的成了卖糕的!冷寒说:那些纸要砍多少树啊!黄主编说:那才赚钱啊。我再告诉你一件事。严热《三重点》热销后,我们杂志社原先一位女编辑辞职了,自己搞了一个图书公司,把她女儿搞成了天才少女作家。她女儿比严热还小,只有初一,也发财了。当然,社会上的读者不知道那个天才少女作家是她的女儿。我真恨我自己孩子生的早,年纪都太大了,否则,我也把我的孩子培养成少年文学天才。冷寒说:那也得写点真东西出来吧?黄主编说:你以为?就那个从我们杂志社辞职的女编辑,把她女儿塑造成天才少女作家,还送了我一本。我一翻,告诉你,好几篇文章我都眼熟,是那个女编辑在杂志社工作时自己写的,本来想发表在《文学天地》上,那是被我毙掉的稿子。后来,作者名改一下,改成13岁天才少女作家,身价立即就不一样了。
冷寒说:我有点明白了。严热的父亲严重是否也有很多没发表的文章,正好也能出笼,不用再躺在暗无天日的抽屉里了?所以,严热不上大学的交换条件对他父亲也有好处?黄主编说:这个我不清楚,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细节。严重以前经常给《文学天地》投稿,偶尔也有发表,质量一般,但他始终坚持投稿,退稿多了。自从严热的《三重点》畅销后,他父亲严重再也没有给我们杂志投过稿,一份都没有。严热的书倒是一本接一本地出。
冷寒声音颤抖地说:为了赚大钱,就给全中国的青少年树立一个不用认真学习的光辉榜样?这是害人啊,整个国家的未来都被害了!黄主编说:有什么办法?全社会都在赚钱,我们不赚钱,等死啊?难道你想让我们这些只会写字的手去修自行车?政府也希望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,拉动“几滴啤”我们也立了大功。冷寒突然想起一个问题:黄主编,您为何同我说这个?您不怕我说出去?黄主编说:你说出去也没人信,我可以不承认说过。之所以同你说这些,实在是因为严热越来越不像话了。冷寒问:您刚才说严热后来骂您,为什么?
(未完待续)
相关文章:
评论